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南国早报】别样求学路 广西电大阳光班首批52名学员顺利毕业-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南国早报】别样求学路 广西电大阳光班首批52名学员顺利毕业

  南国早报 2012年5月8日 报道  他们中,有按摩界的“盲人国手”,有自主创业成功的老总,有渴望成为家乡领头人的作家,有残运会冠军,有因公瘫痪却自强不息的人民警察……褪去这些荣耀光环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简称广西电大)残疾人阳光班的学员。 5月5日 ,阳光班首批52名学员顺利毕业,记者走近这一特殊的大学生群体

  同窗情:你是我的眼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当双眼失明的陶进,去年秋季成为阳光班的第一名盲人试点生时,他和身 边的老师同学们共同谱写了一曲别样的《你是我的眼》。

  现年48岁的广西盲人协会主席陶进,出生时就注定了与黑暗相伴一生。先天性角膜白斑症关上了他通向光明的门,他却通过学习,描绘出精彩人生,他不仅是个画家,还被人尊称为按摩界的“盲人国手”。

   5月5日上午 ,出席完毕业典礼的陶进起身离开时,右腿残疾的宋多河同学往后挪了一步,右手自然地搭在了陶进的左肩上,两人步调一致地往前走。准备左拐了,宋多河搭在陶进肩上的手往左边扭扭,陶进便会意地往左边走。“小心,下台阶!”离台阶还有 一米 多远,宋多河便提醒道。

  同窗一年多来,陶进和宋多河把这种特殊而默契的互助模式,戏称为“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拐杖”。其实,身 边不少老师和同学,都是陶进的“眼”。每次放学时,都有同学主动送他回家。就在毕业典礼当天早上,两辆残疾人助力车停在了陶进家的楼下,两名同学不约而同地前来接他去学校。

  课堂上,鉴于陶进“只能听不能看”的特殊情况,老师们也会给他额外的照顾。每次播放新的PPT时,老师都会把PPT内容口头“播报”;在心理课读图时,老师会口头转述图片信息,让陶进间接“读图”。填写表格时,老师会先把表格信息逐一念一遍,然后再根据陶进的选择填表。

  大学梦:圆童年的一个梦

  白衬衣、白裤子、白皮鞋……一身洁白的装扮,与黄友黝黑的皮肤形成鲜明对比。左臂裸露的截肢伤痕,似乎并未在这名硬汉脸上留下一丝阴影,反而多了一份从容。从一名捡垃圾的流浪汉,到拥有自主品牌的公司老总,黄友坚信“世界上没有让人绝望的处境”。

  黄友来自岑溪市一个偏僻山村,3岁玩耍时不慎失去左臂。7岁上学的第一天,母亲在他口袋里放了一个红薯作中餐,可他却怎么也够不着,因为一抬手,衣服就跟着起来了。在同学的嘲笑声中,黄友哭着跑回家,决定再也不读书了。“孩子,你一个残疾人,更要好好读书,妈不能养你一辈子啊。”母亲这句话,在黄友心中种下了一个大学梦。

命运弄人。初三那年,父亲因工伤不能再劳动了,黄友辍学了,怀揣15元钱去广州打工。他白天喝粥,晚上睡马路,一连走了31家工厂,无一愿意接收他。最终,身无分文的他,靠捡垃圾攒了1500多元钱。拿着这笔钱,他在广东开了一家小店,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净赚了8000元。之后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水果店,他又赚了2万多元。随后,黄友和朋友借了100余万元,决定低价用火车运输苹果。不料,由于苹果晚到,导致大部分霉烂,他因此欠下43万元债务。后来,他拿走家里刚卖掉两头猪得来的500元,买来原料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用来擦洗锅烬的一种日用品,并投资建厂,从此生意蒸蒸日上。

  2010年,黄友报读了广西电大阳光班。大学梦终于实现了,可黄友却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离开学校十几年,从未上过高中的黄友,在英语课上简直像听“天书”,除了认识26个英文字母外,其他啥也听不懂。黄友只能借同学笔记,反复学习。遇到不懂的,便向自己的员工请教。

  “健全人能做到的事,残疾人一样能做到。”黄友说,无论是工作还是读书,他从不把自己当成残疾人。(他每天工作和学习15个小时,每周至少工作6天半,还坚持到全国30多个城市和地区做了上百场的感恩励志演讲,“只要没有演讲,我从不缺课”。)

  新童话:做家乡的领头人

  当宋多河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脚穿旧式凉鞋一瘸一拐出现时,记者很难将作家身份与他联系在一起。一名身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人,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南宁首届签约作家。热爱家乡的他拖着残腿走村串巷,搜集南宁三江口(左江、右江汇合成邕江的地方)的民间传说和传奇故事,用文字报答家乡的哺育之恩。

  为什么想到读大学呢?“我是带着功利性目的的,因为我要成为三江口社区的领头人。”宋多河直言不讳地回答,令记者感到有些诧异。“不仅是文化、思想上,还有行政上的。”宋多河自信地补充道。从作家到社区领头人的跳跃,因为他的心里一直有个三江口新童话。

  宋多河告诉记者,他的家乡三江口一带风景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所以,在专家学者的影响和指导下,他走村串巷搜集当地的传奇故事和民间传说。他的长篇小说《残爱》,里面就有很多对三江口风物人情的介绍。

  2009年,宋多河报读广西电大的社会工作专业后,欣喜地发现这一专业为他的童话变现实提供了很多参考。他希望借助所学知识,将城市的社区化管理复制到城市郊区,让城乡的医疗、求助、教育、计生等实现一体化。他为此撰写的毕业论文《南宁市市区社会管理社区化的探讨》,还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论文。

  宋多河憧憬道,届时,三江口社区,留守老人不再孤苦伶仃,会有自己的老年人俱乐部;农民的生产不再各自为政,将会实现全村产业化经营;老百姓小病不再挤大医院,就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解决;牲畜不再在门前屋后“安家”,而是实行统一的圈养化管理……

  话拼搏:比训练更难的学习

  学习和训练,哪个更难?曾获广西残运会游泳项目多项冠军的刘维维,这个“在陌生人面前话不多”的大男孩,笑着选择了前者。可是,当他经过反复补考后,好不容易领到大学毕业证时,当天的他却不高兴了。说着即将分别的好友,刘维维的眼睛湿润了。

  今年23岁的刘维维,在5岁时因玩耍碰到高压电而失去了右臂,写字因此成为他最为头痛的事。“平时写50多个字后,左手小指就被压得发麻了。”刘维维说,因为左手写字特别慢,他考试最大的目标就是写完试卷,但这个目标却从未实现过。常常是他刚写完一行字,身边的同学已经写满一页了。等他好不容易写完一页纸,其他人已经交卷了。

  一天7个小时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坐公交车去听两个小时的课,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听课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刘维维说,很多时候,腰酸背痛的队友们吃着饭就趴着睡着了,不管身边有多吵闹。这时,他只能咬咬牙,硬撑着去听课。好几次,他在公交车上打个盹儿,就坐过站了。

  付出总会有回报。刘维维告诉记者,由于长期体育训练,他上大学前连电脑开机键都找不到;玩电脑游戏时,也要请身边的人帮他打开程序;QQ号还是别人帮申请的。如今,经过几年的电大学习,他已经基本能用左手熟练地使用电脑了。

■相关链接

   2009年9月21日 ,广西电大首届残疾人阳光班举行开学典礼,63名幸运儿成为首批学员。阳光班是由南宁市残联和广西电大联合开办的面向肢体残疾人员的远程高等教育。阳光班开设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社会工作两个专业,学制为两年半,完成学业后颁发教育部备案的国民教育本科或专科学历证书。(记者刘琼)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