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天网 地网 人网――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探索新型远程开放教育模式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拥有6万多名学生,这所没有围墙的开放大学,如今形成了天网-卫星电视网络、地网-计算机网络、人网-教学及教学管理网三网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广大求学者提供更便捷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学校。近日记者采访北京电大,感受到了远程教育的魅力所在。
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三合一,构建远程教育立体网
央、市、区三级教学平台,为学生铺设宽松的自主学习网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通过广播、电视、文字、音像、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式大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北京电大为许许多多没有机会进入普通大学校园的人们,打开了通向高等教育的新途径。现在,北京电大不仅拥有覆盖全市的广播电视教学网,还不断建设和完善着计算机教学网,加上由50多个电大分校和工作站组成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网,形成了天、地、人三网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网络。其中北京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上与中央电大在线平台、下与各分校平台沟通,中央电大、市电大、区县电大分校三级教学平台,资源共享,教学互动,大大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电大教育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学生都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由于电大学生大多是在职学习,工作和上学常有冲突,使得一些学员不得不因为时间所限而放弃学业。为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需求,1999年,教育部批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北京电大成为首批试点学校。试点专业低门槛不低标准,采取宽进严出和教考分离的方式,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经资格审核和测试后注册入学,没有入学考试;专升本本科注册学生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高等专科以上学历,专科注册学生须具有普通高中、职高、技校、中专等毕业证书;本科学生的课程成绩和学分在注册后6年内有效,即专升本学生可在6年内完成学业,专科学生可在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在2至8年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经中央电大审核通过即可毕业,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满足有关规定要求的可申请学士学位。这种“注册入学、弹性学制”的改革,受到社会欢迎,近几年北京电大每年春秋两季招生,新学员数量快速增长。2004年春季共录取新生9839人,其中本科3425人,专科6414人,秋季招收本、专科学生则达12973人。
北京电大参与改革试点后,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服务,教学组织打破班级和年级界限,课程滚动开设,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跟踪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较为充裕的时间里,更灵活、更主动地去完成学业。现在,试点专业已有了一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在网络环境下学习,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用水平,很多学生毕业时自学能力大大增强。一位2001级会计学本科毕业生说:“三年的电大学习,我不只是获得了毕业证和学位证,还同时获得了自信心及自主学习能力。”
北京电大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服务,为社会各类成员终身学习服务,在改革中积累了经验,增强了办学实力。现在,学校已经开出了开放教育试点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18个,统招专科专业15个。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先进校”和“北京市成人高校示范校”。
开放教育不是“放开”学生
学校和老师随时在学生身边
由于成人学生的工作背景、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等差异较大,北京电大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决不走形式,指导学生转变观念是第一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像过去在学校里那样,一切计划由学校和老师制定。同时让学生尽快适应和掌握多种媒体学习的方法。
学校实施开放式教育决不是放开学生不管,而是更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学习指导。在北京电大,每个专业都由著名专家学者做专业责任教师,每一门课都有课程责任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面授辅导、网上指导、咨询答疑帮助学生学习。任课教师、班主任都会在开学之初指导学生制定详细可行的个人学习计划,包括课程选择、难易度搭配、学习进度以及不同学习媒体的选用等。不仅如此,老师们还要做学生的“督促者”和组织者,组建学习小组,设计活动内容。因为学生们基本是在职学习,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时常发生,有时个别同学甚至想放弃,班主任就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如给出差的学生发送各种教学信息、给住院的学生送去资料,还请来毕业生介绍学习经验。
经过教师的不断摸索,一个比较有效的学习形式———小组协作学习已在电大开展起来。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协调下,由几个学生自愿组成,同小组的同学保持经常联系,或讨论作业或传递学习信息,老师也经常参与其中,这使得一些在学习中有孤独感的学生振作起来不掉队,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帮助,为紧张的业余学习增添了乐趣动力,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虽然“注册入学”的学员都有学历上的要求,但他们实际的知识水平却参差不齐,为了确保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每一个从电大出去的毕业生都符合培养要求,北京电大在教学质量上有健全的保证体系。学校实行“五统一”原则,即:统一课程名称、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考试和统一阅卷标准。日常教学中,除文字教材外,充分利用“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多媒体点播系统、电子信箱、电话等现代教学手段,随时为学生服务答疑;“教学提醒制度”还要求教师定期听取学员的评价。有一名学生调到外地工作一年,但是他的学习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经常收到教学信息,学校和老师,还有学习小组的同学好像随时在身边,尽管这个学生人在外地,但期末考试成绩达到了80分以上。
新一代电大毕业生——
服务社会,工作和学习双赢
建校45年的北京电大是全国最早创建的电视大学之一,由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任第一任校长。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真正腾飞是在1978年以后,当年,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成立中央电大,北京电大随即复校。90年代以来,北京电大确立了新的战略定位———为北京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服务,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服务。90年代北京电大还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吸收海外学子学习,培养外国留学生。在为社会服务、为首都服务中,北京电大赢得了自身的发展。建校45年来,北京电大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1万余人,中专毕业生12万余人,开展非学历培训60多万人次。为北京培养了“下得去、信得过、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应用型人才,他们中有“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相当多的毕业生,以电大打下的良好基础,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并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绩,工作和学习双赢。姜昆、韩乔生、毕淑敏等都是北京电大的优秀毕业生。近年毕业的北京电大学生有着新的时代风采。王文杰,是北京市财政局的高级经济师,北京电大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生,1981年参加工作,参加电大学习期间,工作繁忙,但小组学习活动从不缺席,他的各门必修课成绩达到85分以上,不仅是电大学员中的楷模,而且把所学知识融入工作中,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03年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来自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委的王辉,是电大2000级本科(专升本)计算机专业学员,三年的电大学习中,他乐于助人,担任教学班长,虽然工作压力大,负责门头沟全区6000多名教职工的工资福利,但是他克服工学矛盾,还把专业知识带回工作岗位,为门头沟教委的电子政务、中小学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对电大的老师说:“如果学校要办研究生班,我还要继续电大的学习。”
北京电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身为中学教师的杨晓严受到启发和鼓舞。杨晓严是1999级英语本科专业的学生,现在北京五中任教。她在自己的毕业总结中写道——入学教育中,“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自主学习”,这些新鲜的教育理念,冲击着作为教师也作为学生的我。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开始采纳电大英语专业的一些做法,加强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还将电大的小组学习方法应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上。读电大期间,我在房山工作带了两届初三学生,学生们学英语的兴趣浓厚,中考平均成绩高于其他班。我也同进获得北京市中学生英语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奖。后来,我又教高一班英语,很多学生积极参加英语竞赛,还取得了好成绩,代表房山区参加全国竞赛。我所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电大三年的学习,离不开学校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老师的高水平教学。我将终生感激北京电大。
《北京日报》2004年10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