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新华网】日照电大力推“社区读书站”方便居民学习
(发布日期:2010/09/13 ) 浏览次数:
新华网山东 9月13日 报道 谁是真正的世界首富?谁拥有美联储?谁在“妖魔化”黄金?当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刚被点击成网络红书的那个月,富华园社区的刘琳老人就已在家门口的“社区读书站”先睹为快了。
去年6月,山东日照电大一马当先“挺进”社区——— 投资40余万元,创立富华园、日照钢铁和威海路三个“社区读书站”。不但自主研究开发了远程图书借阅系统,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借阅图书,还免费为居民“量身定做”各类教育教学服务。
去年10月,日照电大成为全国首批七个市级“社区教育实验中心”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建成了60余个城市社区。目前,社区承担的各类社会事务达百余项,市民对社区的依赖感和归属感日渐增强,但作为社区建设内容之一的社区教育却亟待破题。
2007年,日照电大开始对日照市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状况专题调研,发现市民对教育需求的增长集中在三个层次:职前教育,以儿童为主体的素质拓展教育;在职教育,以中青年为主的在职学历教育和各类非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转岗再就业培训;中老年教育,以中老年人为主的休闲康乐教育。
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无疑能迅速提升社区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当年,日照电大从学校的职业和现有资源条件出发,确定了发展社区教育的思路,并启动社区教育的全新办学品种。去年6月,学校创立“社区读书站”,同时成立社区教育中心,负责“社区读书站”的组织管理、协调运行。
如何快捷便利的实现社区居民终生学习的需求?
“社区读书站”在大型社区租借房屋,精配图书、报纸和期刊,组建起电大教师和志愿者相结合的队伍,为居民阅读提供舒适便捷的条件;“社区读书站”配备了北大众志“NC”系统,组织教师定期网上答疑互动;学校自主研发远程图书借阅系统,编辑录入200万字的图书简介,馆藏20万册图书,全部对居民免费开放;把校本部的社区教育课程前置到社区,设立了20余个主题培训班,及时了解社区居民需求和愿望,及时掌握社区居民思想动态和热线倾向,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工作提供参考。
截至目前,“社区读书站”已有8000余人次参加学习,报名参加下半年学习的已达3000余人。
“要让‘社区读书站’变成居民自己的‘知识加油站’!” 9月12日 ,日照电大负责人把“社区读书站”概括为三大阵地——— 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引领的阵地、提升日照教育品牌的阵地和电大教育“化蛹成蝶”的阵地。
他还透露,他们计划再用两年,投资200万元建成20个“社区读书站”,覆盖市区,逐步向区县和乡村延伸。(孟锋)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
去年6月,山东日照电大一马当先“挺进”社区——— 投资40余万元,创立富华园、日照钢铁和威海路三个“社区读书站”。不但自主研究开发了远程图书借阅系统,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借阅图书,还免费为居民“量身定做”各类教育教学服务。
去年10月,日照电大成为全国首批七个市级“社区教育实验中心”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建成了60余个城市社区。目前,社区承担的各类社会事务达百余项,市民对社区的依赖感和归属感日渐增强,但作为社区建设内容之一的社区教育却亟待破题。
2007年,日照电大开始对日照市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状况专题调研,发现市民对教育需求的增长集中在三个层次:职前教育,以儿童为主体的素质拓展教育;在职教育,以中青年为主的在职学历教育和各类非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转岗再就业培训;中老年教育,以中老年人为主的休闲康乐教育。
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无疑能迅速提升社区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当年,日照电大从学校的职业和现有资源条件出发,确定了发展社区教育的思路,并启动社区教育的全新办学品种。去年6月,学校创立“社区读书站”,同时成立社区教育中心,负责“社区读书站”的组织管理、协调运行。
如何快捷便利的实现社区居民终生学习的需求?
“社区读书站”在大型社区租借房屋,精配图书、报纸和期刊,组建起电大教师和志愿者相结合的队伍,为居民阅读提供舒适便捷的条件;“社区读书站”配备了北大众志“NC”系统,组织教师定期网上答疑互动;学校自主研发远程图书借阅系统,编辑录入200万字的图书简介,馆藏20万册图书,全部对居民免费开放;把校本部的社区教育课程前置到社区,设立了20余个主题培训班,及时了解社区居民需求和愿望,及时掌握社区居民思想动态和热线倾向,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工作提供参考。
截至目前,“社区读书站”已有8000余人次参加学习,报名参加下半年学习的已达3000余人。
“要让‘社区读书站’变成居民自己的‘知识加油站’!” 9月12日 ,日照电大负责人把“社区读书站”概括为三大阵地——— 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引领的阵地、提升日照教育品牌的阵地和电大教育“化蛹成蝶”的阵地。
他还透露,他们计划再用两年,投资200万元建成20个“社区读书站”,覆盖市区,逐步向区县和乡村延伸。(孟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