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桂林日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任重而道远 龙胜电大已通过中央电大验收-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桂林日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任重而道远 龙胜电大已通过中央电大验收

    日前,记者从桂林市广播电视大学了解到,国家“援助西部地区百所县级电大”首批受援的20所县级电大之一——龙胜电大已通过中央电视大学的验收。龙胜电大的建成,标志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我市的开展。

  众所周知,农村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基础教育就更显薄弱。因此,在农村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推行现代远程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目的:留得住用得上

  去年初,教育部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该计划本着“合理建设、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农民受惠”的原则,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筹措经费,确保计划得到更好、更快地实施。同时,针对农村成人学习的特点,教育部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制定了专门的政策。计划单列,注册入学,不转户口,就地上学,自主学习,累计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可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各地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主要实施单位。“留得住,用得上”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主旨。

  据记者了解,龙胜电大的建成是在桂林市广播电视大学有关负责人的多方努力下取得的。该校办班的类型有电大卫星电视高师教育、电大注册视听生、电大开放教育、电大自考班。开设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小学师资教育、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法学等课程。该校去年6月底开工建设,由中央电大出资10万元,自治区电大出资10万元,县配套资金23万元,建成了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完善了卫星接收设施、网络信息中心,配备教学用电脑40多台,与市、区、中央三级电大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

  龙胜电大的建立,为全市建设县级电大树立了样板,对推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该计划招生的对象主要面向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农村青年。鼓励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干部以及乡镇企业骨干、科技致富能手、农村小学教师等参加学习。学习费用采取上级补贴一部分,自主出资一部分的办法,目的是让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边远山区的农村人口受到教育,获得知识,为农村经济的繁荣昌盛留下一支强大的技术型队伍。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去年底,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过程中,广西电大已在恭城瑶族自治县首开试点,招收30多名学员,而今年春季,龙胜电大将全面开始招生,目前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中。此后全市县级电大的建立将逐步向荔浦、全州、兴安等县铺开。

  试点:深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

  2005年2月初,记者在龙胜电大采访中了解到,该校顺利通过中央电大的达标验收,成为全国100所县级样板电大。

  据学生廖春秀介绍,她是和平中学的一名教师,去年秋天报名参加学习,所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课程,电大利用双休日上课,灵活的教学时间,让她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她说,把学校办到县城,拉近了学生与学校的距离。同时,通过电脑网络实施教学,学生不用到学校也可同样学完规定的学习课程,这样不仅节约了开支,而且还不会因学习而影响工作和生活。

  平等乡广南城中学的李永成老师也是去年秋天参加龙胜电大学习的一名普通学生,他说,从教8年来,终于有一次深造机会了。平时,因条件的限制,想参加学习一是没有时间,二是经济上难以支持。现在,参加电大的学习,国家还要给每名学员补贴1000元,因此,他要好好地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力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据李永成老师透露,如今他身边有许多朋友和同事向他打听报读电大的学习情况,并在积极为报读县电大作准备。由此看来,建立县级电大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受到了山区群众的欢迎。

  难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路还有多远

  我市农村人口知识结构层次长期处于偏低的阶段。据市电大对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初步了解,该县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在读本科或取得本科学历的人数仅为10%。村干达到大学文化程度的还不到8%。其他各县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自然村里几乎没有大学生在家务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任重道远。

  据市电大透露,2005年至2006年,桂林还要建成三所县级电大,地方政府配套一部分资金,市电大对每个县级电大出资10万元,并根据各县的自然条件进行建校。市电大校长莫金秀介绍,去年以来,市电大对全市各县进行了实地调查摸底,发现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学生对学习的过程不了解;二是认为学习没有多大用处;三是学习经费困难。这些问题是阻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桂北全面实施的难点。

  另据了解,我市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将重点开设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种养专业,此外,法学、汉语言文学、乡镇企业管理等学科也将是该计划要开设的课程。市电大有关人士认为,由于该计划开设的学科是有针对性的,对农村青年来说,参加学习可学到一技之长,对发展地方经济有着深远的意义。他们坚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将成为改善桂北农村知识结构的一个亮点。

《桂林日报》2005年2月22日

作者:陈张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