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年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涅槃重生
编者按:5.12汶川大地震,转瞬十年。在这十年时间里,坚强、勇敢的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帮助和支援下,重拾信心、重振精神,在地震废墟上用勤劳的双手重新建立起美好的家园,如今已是处处生机盎然,人人幸福满面。
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电大系统同样遭受了重大损失,灾情发生后,全省电大系统师生立即行动起来开展一系列抗震救灾工作。大地震没有吓倒电大人,面对灾后重建的种种困难,电大人没有气馁和抱怨,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领导下,在全国电大系统的支持和全省15万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电大系统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全面胜利。现如今,四川各级受灾电大(分校)早已从震灾中恢复过来并驶上转型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以来,相继承担了四川开放大学建设和四川省学分银行建设试点任务,开启了转型升级新征程。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电大系统开展了一系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领导下,在全国电大系统的支持和全省15万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电大系统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全面胜利。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校本部
天降灾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天降大灾,大地震动,山河崩塌,给地震沿线的广播电视大学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地震使阿坝、绵阳、德阳、广元等市级电大及所属青川、绵竹、什邡、江油、马尔康等县级电大分校的校舍严重受损,省校和大多数基层电大分校和教学点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阿坝电大宿舍楼受损严重 广元电大办公楼毁损
德阳电大绵竹分校教学楼垮塌 广元电大青川分校后勤房屋倒塌
据统计,全省电大系统受损校舍面积24.5万平方米,占校舍面积总和的46.5%,直接经济损失约计8090万元,约占全省电大固定资产的四分之一。其中危房和倒塌校舍面积5.5万平方米,报废和重度受损的设备1403台(套)。全省电大教职工、学生及直系亲属因灾受伤124人,遇难72人。
德阳电大绵竹分校办公楼垮塌
广元电大教学楼受损
震后的阿坝电大
抗震救灾
(一)震后第一时间,全省电大系统师生行动起来开展抗灾自救
地震发生后,四川电大立即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行动。全省电大系统也及时行动起来,开展了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斗争。地震发生当天,四川电大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杜幼文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毅等校领导为副组长,下设相关工作组,及时致电各级电大,积极与阿坝、绵阳、德阳、广元等地受灾电大联系,要求以人为本,首先保证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及时了解受灾情况和师生员工伤亡情况,并上报相关部门和上级电大。
2008年5月,地震第一周,绵阳电大师生展开自救。
灾难发生时,震中地区的阿坝、绵阳、广元、德阳电大及所属县级电大分校的师生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与其他救援人员一道,奋不顾身地参与了抗灾抢险,保证了师生的生命安全,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袁文婷:德阳电大什邡分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2006级在读学员,时任什邡民主小学教师。2008年5月12日地震时三次进入摇晃的教室抢救学生,最后一次因教学楼垮塌而遇难。
向倩:德阳电大什邡电大英语专业本科2007级在读学员,时任什邡龙居小学教师。2008年5月12日地震时为抢救学生遇难。被中组部追授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四川省革命烈士。
袁文婷,德阳什邡电大学员,辛勤耕耘的乡村小学教师,在天崩地裂的瞬间,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电大学员的人生壮歌。
舒云,基层党员干部,广元电大青川分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2007级毕业学员,时任青川县石坝乡党委书记,地震发生后,忍住失去亲人的痛苦,夜以继日地奔走在抗灾第一线,展示了基层党员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本色。被中组部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胥浚,德阳绵竹电大优秀学员,东方汽轮机厂普通员工,忍住受伤的疼痛,在摇晃的厂房中救出了3位同事。被授予全省抗震救灾优秀大学生。
赵英,阿坝电大教师,强忍失去母亲的悲痛,坚持战斗在电大抗灾第一线,她的坚强感动了身边所有电大师生。
还有阿坝电大教师哈真俊、原校长罗忠诚和副校长徐烁林,阿坝电大校本部在读学员兰卡尔甲、曾道君(均被授予四川省抗震救灾优秀大学生称号),广元电大党委书记党天安,绵阳电大教师黄宏(被授予全省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总支书记校长苟良斌,省电大直属部的塔斯甲(被授予四川省抗震救灾优秀大学生称号)等。
2008年7月1日,抗震救灾期间,阿坝电大党员干部在帐篷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四川电大系统师生在大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强,始终激励着全省电大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终于迎来了电大系统抗灾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二)地震无情,电大友情,抗震救灾物资及时送往受灾电大分校
地震发生后,省电大克服交通中断、通讯不畅、余震不断等困难,及时为受灾电大师生员工送去帐篷、食品等救灾物资。据统计,灾后一个月里,四川电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毅等校领导数次深入灾区,给灾区电大送去帐篷310余顶,食品等物资20余吨,折合人民币约计80万元。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电大教职工心系灾区,于2008年5月15日举行首次捐款,当天捐款总额7万余元。
2018年5月底,时任省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毅率队前往德阳、绵阳及江油等地受灾电大,送去省校捐助的救灾物资。
在渡过了地震发生后半个多月的艰难时期后,随着交通通讯的逐渐恢复,四川电大开始落实措施,逐步实施相关计划,各级电大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开展。震后一个月,主要是给极重灾区电大运送帐篷、食品等救灾物资。省电大领导分工负责,党委书记、校长杜幼文在校本部统筹协调,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毅等校领导分头带队给灾区电大运送救灾物资,并了解灾情。
2008年6月,时任四川电大党委书记、校长杜幼文(左一)赴德阳电大绵竹分校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从2008年6月中旬开始,省电大党委书记、校长杜幼文等校领导相继深入德阳、绵阳、广元等地的受灾电大,进一步了解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6月-8月,在省电大校领导的陪同下,中央电大党委书记阮智勇、校长葛道凯等校领导相继到四川灾区,实地了解灾情,指导当地电大抗震自救。
2008年6月,时任中央电大党委书记阮智勇(中)冒着余震危险赴德阳电大绵竹分校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三)无畏大灾,灾区电大教学、考试工作很快恢复进行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电大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教学业务恢复工作。地震发生后不久,省电大由教学业务部门牵头成立了灾区电大教学援助工作组,加强对受灾电大教学设备修缮、教学辅导、毕业就业等业务工作的专项指导和支持。2008年6月,省电大派出教学管理技术人员数十人次,先后前往绵阳、广元、德阳等地受灾电大,帮助修缮毁损教学设施,并为教学设备设施毁损严重的绵竹、青川、江油等电大送去了计算机、电视等必备教学设备和多种媒体教材,为复学复课做准备。
2008年7月,阿坝电大的震后第一次期末考试在帐篷中进行。
6月底-7月初,绵阳、广元、德阳等地受灾电大在修复后的校园和板房校区相继复学,省校及时派出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援助工作组深入受灾较重的广元、绵阳、德阳等电大,协助当地电大开展教学辅导和考前辅导,做好期末考试的相关准备工作。
2008年7月,绵阳电大江油分校学生期末考试在板房平安进行。
7月是全国电大期末统考时间,省电大校领导带队深入灾区,协助当地电大做好组考及参考学生安全防范工作,保证了电大期末考试的安全有序进行。8月,省电大投资数十万元补充完善了机投校区的远程教学设备条件,受灾最重的阿坝电大除留守人员外全部教职工及100余名脱产学习学生于8月底顺利搬迁到省校机投校区,实现异地复学,并部分恢复了对阿坝州所属县级电大分校的远程教学业务工作。
灾后重建
地震发生后,四川电大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和灾区政府联系,协助受灾电大争取当地政府对电大的关心和支持,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创造条件。在抗震救灾阶段,省校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灾区,指导和协助受灾电大申报校舍修缮重建规划,落实救灾资金,加紧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一)加紧开展重建规划工作
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各级电大齐心协力,努力把受灾电大的重建纳入政府重建规划,力争在重建选址、资金投入等方面获得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截至2009年6月底,除阿坝、绵阳、德阳、广元电大及所属的绵竹、什邡、青川、江油、马尔康、青川等市、县电大的重建已经纳入了当地重建规划,政府承诺的重建规划资金达到2.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00余万元。震后一年多来,在当地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各级电大的共同努力下,四川电大系统的灾后重建工作有了较快进展。
2009年7月,时任中央电大副校长严冰在四川电大党委书记杜幼文的陪同下到绵竹电大汉旺教学点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2008年6月底,受灾较轻的电大基本完成了受损校舍和设备设施的修缮工作。7月-8月,受灾较重的绵阳、广元、绵竹、青川、江油等市县电大相继获得了政府修建的活动板房,受灾最重的阿坝电大也在8月底搬到省校校区,部分恢复了教学业务工作。截至2009年6月,绵阳电大及所属江油电大分校、广元电大校本部、德阳电大校本部及所属的绵竹、什邡等县电大等受灾电大基本完成了受损校舍及设备设施的修缮工程,重建工程进展顺利。
2008年8月,时任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左三)在四川电大党委书记、校长杜幼文等陪同下赴绵阳、广元及青川等地受灾电大指导灾后复学工作。
(二)分期实施援建计划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四川电大累计收到全国电大系统捐款491万元,各类援助物资折合人民币约计80万元。此后,四川电大相继把援助款和物资划拨给受灾电大,支持受灾电大抗灾自救和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在全国电大系统的关心支持下,四川重灾区的电大师生员工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来自电大系统的第一句问候、第一顶帐篷、第一箱食品。从6月下旬开始,四川电大开始分期分批实施受灾电大援建计划。
截至2009年6月底,四川电大已实施了4期援建计划,划拨援建设备和资金816万元。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过程中,为了保证中央电大和全国兄弟电大的援助款专款专用,省电大对援助款实行了跟踪审计、全程监督。通过严格核查审计,没有发现省校和各受援电大挪用救灾资金和贪污受贿等情况,有效推进了抗灾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
2008年8月,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划拨专款110万元,为受灾较重的电大学员每人发放了500-1000元不等的特别助学金。左图为绵阳电大发放现场,右图为德阳电大绵竹分校发放现场
(三)实施灾区电大学生学习费用减免和特别助学金计划
为了帮助电大受灾学员渡过难关,克服困难完成学业,2008年7月,省电大减免了重灾区电大学员的期末考试费用;下半年,在中央电大和全国电大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电大分两次划拨专项资金190余万元(含全国电大师生捐助的特别助学金70万元),给因灾致残和受灾较重的2600余名电大学员每人发放了500-1000元不等的特别助学金,并向袁文婷、向倩等为救学生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学员的家属和舒云等抗震救灾英雄学员发放了特别抚慰金。同时,为因灾致残的在读电大学员减免了学费,并于2009年7月在德阳建立了中央电大残疾人学院德阳教学中心,为因灾致残的求学者提供免费学习机会。这些举措,极大地鼓舞了受灾电大师生员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也很好地宣传了电大,提升了电大的社会形象。
2008年8月,省校党委书记、校长杜幼文前往为救学生牺牲的电大英雄学员向倩的家乡,把省电大的慰问金送到向倩父亲手里。
重建中的阿坝电大(2010年)
截至2009年6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全国电大系统的大力援助下,通过全省各级电大的共同努力,四川电大系统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受灾电大在灾后重建、招生、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重灾区的电大师生员工已经从废墟中站立起来,地震的阴霾从大家心里逐渐散去,大家情绪稳定,生活和工作基本恢复正常。
绵阳电大灾后重建:新校区奠基仪式(2010年5月)
涅槃重生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10年后,四川各级受灾电大(分校)早已从震灾中恢复过来,并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相继承担四川开放大学建设和四川省学分银行建设试点任务,开启了转型升级新征程。2016年,省教育厅批准建立四川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由四川电大管理运营,标志着四川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程正式起航;网络教学模式改革持续发力,新一轮示范性专业建设大幕开启,信息化平台初步搭建,网络在线课程建设初见成效,教学科研实现新的突破。2018年1月,省教育厅批准在省电大成立四川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开始赢得政府、媒体、社会的广泛关注。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为电大转型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四川电大办学系统网络图
省电大及所属20所市州系统电大、109所县级电大分校组成了覆盖全省城乡的远程办学网络。截至2017年底,全省电大系统有专、兼职教师 4240余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190人。固定资产 25.5亿元。
朝气蓬勃的四川电大教师团队(2015年)
截至2017年底,四川电大系统累计培养本、专科及中职毕业生100.4万人,有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18.2万人(未含华新学院普通高职9977人)。“十三五”前两年,四川电大系统年均开展非学历培训20万人次以上、开展社区教育70万人次以上。
省电大教职工文艺汇演(2014年)
省电大校本部校园春色(2017年初春)
全省电大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秉持“开放共享,贡学于民,育达终身”的办学理念,汇集优质教育资源,把高等教育办在老百姓身边,让电大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大学”,通过覆盖全川的办学系统网络和信息化支撑平台,构建四川终身教育体系,为各类学习者提供线上、线下的学习支持服务,推动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灾后重建的四川电大西河校区校园新貌
绵阳电大灾后重建情况
2008年以来,绵阳电大按“一校两址”规划开展灾后重建,新建了教育园区校区,占地82亩,于2014年10月全面完成并交付使用,到目前新增实训设施设备1000余万元。长期保持在校生1400人左右,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转。目前学校拥有御营坝校区、原机电校区、教育园区校区三个校区,占地116亩,固定资产约3亿元。学校先后建立了三台、江油、盐亭电大分校和梓潼、安州等工作站点,校本部(即绵阳城区)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在编教师67人,合同制外聘教师32人,外聘专业教师若干。全系统在籍学历教育学生总数为16293人。
德阳电大绵竹分校灾后重建情况
2008年5月12日,绵竹分校所在的四川省绵竹市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此后余震不断,给学校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在籍学员8人遇难,数十人受伤。学校办公楼、教学大楼完全跨塌,计算机、控制室设备、卫星接收设备等教学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学习教材也被埋在废墟之中。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学校最需要帮助、支持的时候,各级党委、政府、上级电大和兄弟电大为绵竹电大给予捐助,帮助学校抗震救灾。如今,震后10年了,绵竹电大重新站立了起来,办学规模稳中有升,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各项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设施更加完善,一个新的绵竹电大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广元电大青川分校重建纪实
广元电大青川分校新校区由浙江省全额对口援建,浙江省援建指挥部负责实施。占地面积14099.8平方米,建筑面积16530平方米,可满足500人同时学习,兼具部分社会服务功能,总投资8000余万元。其中浙江中天建设集团、浙江国贸集团、浙江澳门豆捞控股集团、浙江三狮集团等企业通过浙江省红十字会捐资2500万元。2009年6月27日,教育项目办先期负责项目的前期报批、营地建设、征地拆迁及“三通一平”工作。8月7日,工程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8月20日,项目奠基;9月15日,工程设计(调整)方案通过审查;10月,完成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图纸审查;11月3日,完成征地拆迁工作; 12月18日,工程全面动工; 2010年1月31日,完成基础及地下室工程, 4月18日,主体结顶,8月20日,工程竣工。8月26日,工程通过验收; 9月1日,学校交付使用。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川北一流的教师培训中心、教育科研中心、教育资源中心和远程教育中心,成效明显:2011年电大工作站升位分校;2013年12月“四川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创建达标,2014年5月“广元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通过验收,2014年12月“档案规范化管理四川省一级标准”通过验收,2017年8月实现青川县社区教育学院挂牌并运行。2017年电大青川分校共招生220人,万人比达万分之十,2018年春电大招生102人。现有在籍电大学员990余人。2017年学校被四川电大评选为优秀县级电大,获广元电大目标考核二等奖。
德阳电大什邡分校灾后重建概述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德阳电大什邡分校校舍受损,教学设施毁损严重。地震当年就开始重建,重建后的什邡电大占地面积约4亩,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有教学用计算机82台,在籍学员675人。
阿坝电大灾后重建情况
阿坝电大灾后重建新校区位于汶川县雁门乡过街楼村,新校区占地7.1亩,灾后新建校舍总面积6551.58平方米。2015年7月又开工建设面积为2991.06平方米的培训楼,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为9542.64平方米。资金使用情况:灾后重建1905万元中央灾后重建资金,153万元四川电大捐赠资金,100万元红十字捐赠资金,共计使用2158万元。
灾后重建的阿坝电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