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山东电大确定方案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分部联播

山东电大确定方案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根据《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精神,山东电大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第三次党代会要求,坚持“总体规划、分类培养、分层实施、全面提升、高质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全省电大系统办学优势,以服务乡村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为抓手,确定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一是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依托山东电大系统办学优势,成立山东电大乡村振兴学院,着力打造成一个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育阵地。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协调推进,针对农村“两委”成员、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农村文化管理人才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充分发挥农村“两委”学历教育学员的组织优势,建成庄户学院,开办乡村课堂。

二是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聘请省直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等涉农单位领导和专家,围绕美丽乡村与宜居乡村、生态产业与乡村经济、康养旅游与乡村综合体、民族文化与乡村创意农业、职业农民与农业现代化、新“三农”科技人才与乡村科技产业、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加强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科学研究,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力争用一至两年时间,把山东电大建设成为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智库、研究成果的实践基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建成山东电大助力山东乡村振兴网站,提供政策查询、信息咨询服务、案例搜集与展示等服务,逐步建成山东省乡村振兴资料库。

三是打造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品牌,建成山东基层干部学院。畅通办学渠道,开展中专层次学历教育。要拓展办学专业和办学规模,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到2020年,新增1-2个专业,专业数达到5个,每年招生规模达到10000人,农村“两委”成员专科学历占比不少于20%。要拓展办学形式,针对“两委”干部、普通党员开展短期培训项目。要加强内涵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塑造“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品牌。发挥办学系统优势,省市县相互配合,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加强横向和纵向联动,采取任务驱动、分工合作的办法,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建成专家库;实施标准化教学,紧跟形势发展,适时修订教材内容,建设标准化教学规程,实施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规定模块与自选模块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打造教学特色;创新教学模式,将专家请到田间地头,把课堂开在农民身边,使学员做到真学善学乐学。建成山东基层干部学院,坚持以培养基层干部为主,加快实现由简单“办班”向系统“育人”转变,定向培训一批能适应现代农业、有志于扎根农村的大学生,以涉农专业为重点,开展成人脱产学历教育。

四是做好科技扶贫对接,助推乡村振兴。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高校对口认领重点扶持乡镇的通知》精神,做好高校科技精准扶贫工作。要充分发挥山东电大在科研、人才、智力、信息等方面优势,采取扶贫科研项目立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第一书记帮扶、专家服务团队下乡服务等各种方式,加强与对口认领乡镇的沟通合作,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增强科技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把脱贫职责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见到实效。

五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农村应用型人才。坚持科教兴农、人才强农,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重点,以学历教育为抓手,借鉴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办学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规划,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要推进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按照“明确方向、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创新机制”的总体思路,按照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和入学条件,开设乡镇企业管理、农村信息管理、食品加工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等涉农专业中专、专科学历教育,做好“供给侧”改革,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同时进一步提升专业和课程品质,完善教学过程的支持服务和学习成果评价机制,整合利用全社会资源,推动“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更好更快发展。要开展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积极与山东省人社厅、农业厅等部门联系,争取政府支持,启动针对农村的企业管理、种植养殖、电子商务、生产加工、村级管理等技能培训项目,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要建成一批庄户学院,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探索“互联网+教育+合作社+农户”的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按照地域、产业等分门别类建设一批庄户学院。

六是发掘乡村文化,服务乡村文明。发挥山东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重点,通过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立项等形式,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开办文化管理专业学历教育,培育挖掘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使其成为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的生力军,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方案还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争取上级支持、加强质量管控、加大经费保障和营造良好氛围等保障措施。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